隶属于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传播集团)

历史四季丨跳读王朝兴盛衰亡,解读历史周期率

发表时间:2025-01-03 15:53


历四
史季


把脉封建王朝千年兴衰,叩问文明古国存亡之道;
跳读王朝兴盛衰亡,解读历史周期率。
聂震宁作序,萧春雷作跋,
马勇、韩志远、白烨、梁鸿鹰、谢泳联袂推荐


系列简介


“历史四季”系列将中国各个封建王朝的兴、衰、盛、亡四个阶段比喻为四季中的春、夏、秋、冬,并据此分为“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其中,“春之卷”展现了各王朝开国时的蓬勃景象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创新元素,“夏之卷”描绘了各王朝盛世与治世的烜赫画卷并列举了王朝治理中的有力举措,“秋之卷”探究了王朝走向衰颓的阶段并挖掘了背后的症结所在,“冬之卷”勾勒了王朝末世的凄凉境况并做了总结和原因剖析。


分卷简介



“春之卷”探讨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王朝如何通过政治、经济方面的创新手段巩固统治,进而蓬勃发展。书中具体聚焦于西汉、东汉、东晋、北魏、唐、辽、北宋、金、西夏、南宋、元、明、清等13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王朝,着重梳理它们各自王朝建立初期所开创的盛景,或从某一具有代表性的年份展开历史截面,同时在时间线上向前后拓展,探其活力所在,并就同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发展进行总结并做了独到的思考。




“夏之卷”着力探究中国历史上“盛世”与“治世”的真相,聚焦于汉武盛世、明章之治、汉和盛世、太康之治等20个历史时期的来龙去脉和治国亮点,考察当时的政治、经济、民生、文化、军事诸方面的政策和实际情形,从丰富的史料中洞幽烛微,从历史的横断面对具体问题加以探究,对盛世与治世的定义、成因、真伪、隐患等做出深入解读。对究竟何为历史盛世,如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盛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秋之卷”从先秦时期的中兴开始,梳理了昭宣中兴、孝文中兴、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中兴、景圣中兴、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同兴中兴中国封建帝制史上总计9个中兴时期,从“来龙”“最大看点”“去脉”三个角度介绍了各个中兴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百姓生活诸方面,着重梳理和探究了各个王朝扭转颓势实现中兴的背景、达成中兴的原因(着重分析中兴举措中的最大亮点),并简述了中兴之后王朝命运的走向。





“冬之卷”以电影慢镜头加特写镜头的方式,从“前因”“最后10年”“后果”三个方面分析了秦末、西汉末、新朝末、东汉末、西晋末、隋末、唐末、吴越末、辽末、北宋、南宋末、元末、明末、清末的等14个王朝在最后10年走向覆灭的过程,并做了王朝之亡与帝王之失的小结,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中国帝制时代那些一度强盛的王朝为何最终走向灭亡,封建制度存在哪些顽瘴痼疾以致逃不出历史周期率的原因做了剖析。


作者简介

冯敏飞,福建泰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历史小说《兵部尚书佚事》《京城之恋》《孔子浪漫史》,散文集《人性•自然•历史》,历史随笔《此去归何处:11位古人退休生活传》等。




名家评论

历史是一个,历史又是无数个,其中的区别主要就在于叙述者。这是又一个叙述者独具慧眼和匠心的奉献。独具慧眼而见遍地金瓯,独具匠心而显蕴藉风流。至于转身和改革,虽然是中国历史永久的话题,然而却历久弥新,引发深思。

——著名出版人、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 聂震宁


历史发展具有偶然性,决定偶然性的那个具体因素,才是历史学要寻找的东西。但对于大历史来说,也不能否认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大致可循,比如,通观数千年中国历史,不论怎么演化,基本上就是一个又一个王朝“兴起、鼎盛、衰落、灭亡”四部曲。国家如何保持强韧的发展势头,走出兴盛衰亡的“历史周期率”呢?这是冯敏飞新著最引人深思之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研究员 马勇


《历史四季》一改历史著作晦涩难懂的顽疾,如若吹进历史领域的一股清风,值得称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韩志远

   

一般的历史书,多是平均使用笔墨,更为关注的是历史演进的“线”,并不特别在意历史季节这样的“点”。而冯敏飞紧紧抓住历史季节这样的最为精彩的“点”,将“点”与“点”连缀起来,让人看到中国每个王朝发展演进的历史全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白烨


冯敏飞的历史题材创作走的是介于严肃讲史和民间讲史两者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既有对历史的细致考证探究,更有建立于史实之上的自我发挥,以古观今,以古证今,以古见今,可给人以不少有益启发。

——《文艺报》总编辑 梁鸿鹰


生动语言比比皆是,既表述出历史事件本身,又产生了古今映照之效,让他笔下的历史事件有了一种现代感,更呈现出丰富的语言色彩。

——福建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杨少衡


真实史料,生动叙述,把脉中国朝代兴衰,探寻古老帝国存亡之路。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谢泳



春之卷
(上下滑动查看)

序(聂震宁)…i

自序读史如观荷,只问华丽转身…001

前言历史需要一种新的读法…013

开篇语切片式看长寿王朝…023

本卷视角…023

“三代”:儒家至爱…027

帝制之前“孔子的笼子”…031


第一章西汉初60年…045

开国立朝:突然毁“鸿沟之约”…045

最大看点:“无为而治”…048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第一次大改造…054


第二章东汉初30年…074

开国立朝:中兴与定鼎…074

最大看点:“柔道政治”…076

千古之叹:三岁当皇帝可笑还是可悲…084


第三章东晋初30年…089

开国立朝:流而不亡…089

最大看点:侥幸灭蜀…092

千古之叹:野无遗贤好还是野有遗贤好…097


第四章北魏初60年…104

开国立朝:堪与法兰克帝国相比…104

最大看点:中国史上第一次禁佛…106

千古之叹:一个民族向外学习有多难…109


第五章唐初30年…117

建国立朝:猫儿掀桌为谁作…117

最大看点:多元的文化…121

千古之叹:武则天该骂还是该赞…137


第六章辽初30年…143

开国立朝:东亚仅此像大国…143

最大看点:策马渡黄河…147

千古之叹:游牧族的飞跃…153


第七章北宋初20年…156

建国立朝:山寨“黄袍加身”…156

最大看点:“文以靖国”…159

千古之叹:宋仁宗真是个好皇帝吗…171


第八章西夏初70年…178

开国立朝:再现三国鼎立…178

最大看点:坚持履行和平协议…181

千古之叹:小王朝的正名之事…183


第九章金初40年…187

建国立朝:法制罕见之好…187

最大看点:彻底向中原靠近…189

千古之叹:帝王的自我批评…195


第十章南宋初40年…203

建国立朝:送上门的皇印…203

最大看点:和平带来双赢…205

千古之叹:“孔子的笼子”第二次大改造…211


第十一章元初20年…227

开国立朝:“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227

最大看点:挥泪斩宠臣…230

千古之叹:皇帝为什么越来越蛮横无礼…235


第十二章明初30年…242

建国立朝:“驱逐胡虏”…242

最大看点:“救济斯民”…243

千古之叹:明朝时期的贸易…258


第十三章清初百年…269

建国立朝:偶然之偶然…269

最大看点:封建帝制达到顶峰…275

千古之叹:明清时期为什么逐渐陷入停滞…285


小结长寿王朝的“长寿秘诀”…297



夏之卷
(上下滑动查看)

开篇语

追问历史盛世…001

盛世、治世与中兴…005

先秦时代的盛世…007


第一章 汉武盛世…014

来龙:“文景之治”…014

最大看点:“独尊儒术”…015

去脉:皇帝的“自我批评”…031


第二章明章之治…036

来龙:“光武中兴”…036

最大看点:巩固西域…038

去脉:汉和盛世…047


第二章 汉和盛世…048

来龙:“明章之治”…048

最大看点:平定四边…049

去脉:外戚与宦官之祸…056


第四章太康之治…060

来龙:三国鼎立…060

最大看点:灿烂的文化…062

去脉:“八王之乱”…067


第五章元嘉之治…072

来龙:再现春秋战国…072

最大看点:璀璨而悲沉的文化…075

去脉:子孙大逆不道…079


第六章永明之治…083

来龙:“禅让”而来…083

最大看点:文化昌明…085

去脉:“禅让”而去…090


第七章天监之治…093

来龙:又见“禅让”…093

最大看点:“文物之盛,独美于兹”…095

去脉:自毁盛世…099


第八章开皇之治…104

来龙:天下来之不“义”…104

最大看点:制度改革创新…107

去脉:养老鼠咬麻袋…118


第九章永徽之治…122

来龙:“贞观之治”…122

最大看点:疆域创全唐之最…125

去脉:“武周之治”…129


第十章武周之治…131

来龙:“永徽之治”…131

最大看点:四边有惊无险…135

去脉:“开元盛世”…138


第十一章开元盛世…139

来龙:三让天下…139

最大看点:尊孔崇儒…142

去脉:“安史之乱”…149


第十二章长兴之治…156

来龙:乱世英雄…156

最大看点:“粗为小康”…159

去脉:亲子、养子与半子…165


第十三章咸平之治…169

来龙:“烛影斧声”…169


最大看点:“以养民务穑为先”…171

去脉:“仁宗之治”…180


第十四章仁宗之治…182

来龙:“咸平之治”…182

最大看点:改革与创新…183

去脉:强扭的瓜…197


第十五章大定之治…200

来龙:被迫篡位…200

最大看点:节用安民…201

去脉:“明昌之治”…208


第十六章明昌之治…210

来龙:“大定之治”…210

最大看点:加速汉化…211

去脉:“金以儒亡”…214


第十七章乾淳之治…220

来龙:“建炎中兴”…220

最大看点:和外安内…221

去脉:不孝之子…231


第十八章永乐之治:耀武扬威…234

来龙:“靖难之役”…234

最大看点:郑和下西洋…237

去脉:“仁宣之治”…242


第十九章仁宣之治…243

来龙:“永乐之治”…243

最大看点:“安民为福”…245

去脉:第三次宦官时代…249


第二十章隆庆之治…252

来龙:皇帝“罢工”…252

最大看点:除弊安边开海禁…255

去脉:“万历中兴”…262


小结历史盛世的若干特征…263

中国历史盛世一览表…282



秋之卷
(上下滑动查看)

开篇语每朝之末都或许有另一种可能…001


第一章昭宣中兴…015

来龙:汉武帝的“狂悖”…015

最大看点:化敌为亲…017

去脉:乱汉者果然太子也…024


第二章孝文中兴…029

来龙:政变频频…029

最大看点:政治、经济与民俗大改革…030

去脉:“成也儒教,败也儒教”…038


第三章元和中兴…043

来龙:军阀与太监架空皇权…043

最大看点:中央权威重树…047

去脉:藩镇重回半独立状态…055


第四章会昌中兴…062

来龙:皇帝勇敢地玩乐…062

最大看点:整治官场…068

去脉:皇上忙着修仙去了…072


第五章大中中兴…079

来龙:二虎不能共一山…079

最大看点:加强官吏队伍建设…083

去脉:皇上可能出家去了…089


第六章景圣中兴…093

来龙:变态皇帝的折腾…093

最大看点:冤家变亲家…095

去脉:同室操戈无休止…104


第七章弘治中兴…110

来龙:私法、私田与私售官…110

最大看点:收复哈密…113

去脉:皇上的180 度之变…117


第八章万历中兴…121

来龙:盛世的水分…121

最大看点:张居正大改革…123


去脉:皇帝也贪钱…135


第九章同光中兴…144

来龙:“嘉道中衰”…144

最大看点:“洋务运动”…147

去脉:中日甲午战争…151


小结超越中兴…155



冬之卷
(上下滑动查看)

开篇语前车之鉴…001


第一章 秦末10年…006

前因:民怨日益增多…006

最大看点:认贼为父错到底…008

后果:假如胡亥及时与“恩人”切割…022


第二章西汉末10年…024

前因:皇帝忙于同性恋…024

最大看点:热烈吁请篡汉…026

后果:假如王政君负起责任来…039


第三章新朝末10年…042

前因:照搬照套古典的大改革…042

最大看点:满手好牌给打烂…044

后果:假如王莽不搞得“天下骚动”…061


第四章东汉末10年…064

前因:皇帝老老实实做傀儡…064

最大看点:老子不干儿子篡…066

后果:假如刘协能够智取曹操…077


第五章西晋末10年…079

前因:“八王之乱”…079

最大看点:皇帝相继而降…080

后果:假如司马炽能亲政…100


第六章隋末10年…102

前因:醉心于大排场、大征战、大享受…102

最大看点:梦断江南…103

后果:假如杨广最后关头猛醒…124


第七章唐末10年…125

前因:双重之恶…125

最大看点:虎落平阳被犬欺…127

后果:假如李晔能利用对手间的矛盾…143


第八章吴越末10年…145

苟且偷安终难安…145

最大看点:岁月静好等日落…148

后果:假如钱弘俶对宋也有血性…156


第九章辽末10年…158

前因:内乱无休…158

最大看点:不停地逃亡…160

后果:假如天祚帝索性啥也不管…171


第十章北宋末10年…174

前因:改革一再失败…174

最大看点:错选敌友…177

后果:假如赵佶与辽国保持友好…192


第十一章南宋末10年…194

前因:北方崛起特大强邻…194

最大看点:重蹈前朝覆辙…197

后果:假如谢道清没用错人…207


第十二章元末10年…209

前因:朝野不宁…209

最大看点:内斗忙于外斗…211

后果:假如顺帝处理好大腿与胳膊的关系…223


第十三章明末10年…224

前因:天地里外发难…224

最大看点:皇帝日益孤寡…226

后果:假如朱由检不玩弄文字游戏…242


第十四章清末10年…244

前因:千古未有之变…244

最大看点:历史向革命倾斜…245

后果:假如载沣能放弃一族之利…259


小结王朝之亡与帝王…260



隶属于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传播集团)
社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100037)
发行部:(010)68995968、(010)68990635
总编室:(010)68995424、(010)68326679(传真)
国际合作部:+8610 68996306  nwpcd@sina.com(电邮)
在线留言 :
姓名:
*
邮箱:
*
电话:
*
留言:
*
马上提交
版权所有 @ 新世界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90294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