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丨明朝灭亡,是崇祯还不够努力吗?发表时间:2025-03-26 15:46 明代 《出警入跸图》 朝堂之乱 明代 《出警入跸图》 辽东之困 明代 《出警入跸图》 黎民之怒 松锦大战期间,明朝的主力被皇太极彻底击溃,剩余的部分明军被困于松山、锦州等城。与此同时,明朝关内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局势十分危急,已经出现了亡国的苗头。 对于辽东战事,崇祯帝问臣子们如何能扭转局面,收复辽东疆土。杨嗣昌的建议是:攘外必须先安内,要想解决外患,必须先平定关内的叛乱。崇祯帝同意了,在全国加“三饷”,花费数百万两白银,镇压农民起义。结果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杨嗣昌身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农民起义的土壤没有根除,苛捐杂税没有废除,老百姓生存不下去,只能走上反抗的道路。 而具体到农民起义的始发地陕西,情况就更严重了。陕西临近边疆,而明朝著名的延绵在北部疆域、用来防御的九边重镇,陕西境内就有其三——宁夏、固原、延绥。边镇的存在给陕西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多年来,陕西源源不断输送到三边军饷是204万两白银,远远超过了税赋,这还是经过部分减免后的结果。 而且,陕西北部是极端贫困的地区,在江南地区进入阳春三月时,陕北很多地区的土地还没有解冻,再加上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产,粮食产量很低。以农民起义最严重的延安和庆阳二府为例,平均一亩地的产出只有大约八九斗米。还有,陕西的土地高度集中,百姓手中的土地并不多。在明朝,皇家庄园的土地占据天下土地的七分之一。而陕西又是数位王爷的封地,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的土地,百姓的生存境况可想而知。 陕西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灾。崇祯元年,陕西北部和中部出现旱灾。崇祯二年,陕北大旱,延安府县出现人相食。崇祯三年,陕北仍大旱,米脂县夏秋均无收获,米价暴涨。崇祯四年,夏季全陕大旱,北起榆林、延安,南至西安。冬天大雪,雪深丈余,人畜死者过半。崇祯五年,陕北出现大饥荒,饿殍遍野。 《流民图》 明代·周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