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传播集团)

书摘丨《周颂·维天之命》: 周文王成功的秘密

发表时间:2025-03-26 15:46
诗经里的中国史

《周颂·维天之命》:周文王成功的秘密


“颂”是《诗经》的一部分,是贵族们在宗庙中祭祀祖先、鬼神,歌颂统治者的乐歌。《诗经》中的“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由于周人的祖先特别擅长农业,所以在周颂中,除了歌颂祖先,还有一部分是周人的农事诗。


在周颂中,被赞美歌颂最多的一位周人祖先,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姬姓,名昌,他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周文王以九十七岁高龄辞世,一生征战南北。他在商纣王这样暴虐的一个领袖手下带领周人发展壮大国家,是一个充满传奇性的伟大人物。


关于周文王,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他发掘了姜子牙这个人才,并被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多年。但事实上,在周文王之前,更早被商王囚禁的,是周文王的父亲——季历。


周太王,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公亶父,非常欣赏季历。等到姬昌诞生,古公亶父赞叹说:“我的后代应该会有成大事的人,大概就是昌吧!”


作为被父亲偏爱的小儿子,季历还有两个让贤的好哥哥,为了让季历顺利登上继承人位置,季历的哥哥太伯、仲雍远走他乡,到了荆蛮,并且按照当地习俗断发文身,表示自己不会再回来。太伯和仲雍建立的国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国。


季历即位之后,不负众望,不但战胜了进犯的戎狄部落,而且将周人的农业生产搞得红红火火。这引起了商王的怀疑。当时的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人发展的势头,将季历召到都城,表面上将季历封为“方伯”,将季历称为“周西伯”,意思是西方诸侯之长。


季历到了都城之后,实际上却是被软禁了。甚至到最后,这样一位周人的杰出领袖竟然惨遭杀害。


季历去世之后,姬昌即位,是为西伯昌。


姬昌和父亲季历相比较,不是农业专家,更像是一位英明的君主。首先,他招揽贤才,当时有很多从其他部落,甚至是商纣王那里来投奔姬昌的能人,比如后人熟知的孤竹君之子——伯夷和叔齐,后来被称为“文王四友”之一的散宜生等人。就连后来楚国国君的祖先——鬻熊,也被周文王任命为火师,掌管火事。《史记·楚世家》曾经记载说,“鬻熊子事文王。”可见鬻熊对于周文王是非常尊敬的。


这么多的人才都归顺周文王,这是为什么?


《史记·周本纪》记载,姬昌继承了祖先的传承,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风气。姬昌施行德政,这对于当时的贤者的确是最大的吸引力。反观商纣王却实行暴政,整个国家都是商纣王实现个人意志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这样对比一下,就更显出姬昌的贤德出众。


据说,商纣王为了博妲己欢心,命人发明了炮烙之刑。让犯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行走,滑倒了就跌到火里烧死,极为残酷。


当时很多人对此愤愤不平,姬昌请求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希望商纣王停止炮烙之刑。商纣王同意了姬昌的请求,姬昌的美名为天下百姓传颂。


重视人才,修明德行,这是姬昌吸引人才投奔的关键因素。


他还有隐藏起来的技能,那就是有识人之明,将这些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且姬昌具有人格魅力,能将这么多人才团结在自己身边,为己所用。


在这么多人才之中,为姬昌最器重的还是吕尚,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姜太公。姬昌拜吕尚为军师,军国大计都询问吕尚。


姬昌本人也经常下地劳动,生活俭朴,而且大力发展农业。


这样,周人在姬昌的带领下,实力更加壮大了,越来越多的诸侯归顺姬昌。


这下子,商王又坐不住了。


商纣王故技重施,再次将姬昌囚禁到了羑里。


历史重演,但这一次,周人不会眼看着自己的领袖被囚禁杀害。周国的大臣散宜生花费重金,购置了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和有莘氏美女献给商纣王。


散宜生进献的这四样贡品,都是稀世奇珍。


驺虞,是古代传说中的仁兽,不忍心踩踏草地,也不吃活的动物。它长着老虎身子狮子头,白毛黑纹,尾巴很长。《山海经》记载说:“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


鸡斯之乘,鸡斯是传说中的神马,郭璞曾经在注解《六韬》时写道,“文身朱鬣,眼若黄金,项若鸡尾,名曰鸡斯之乘。”


骊戎文马,是骊戎出产的宝马,文马,指这种马带有花纹,十分稀有。《汉书·地理志》曾经记载,说“京兆尹新丰,骊山在南,故骊戎国,秦曰骊邑”。


有莘氏是夏、商属国,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莘冢集。有莘氏这个部落女子出众,大禹的母亲就是有莘氏之女,夏末商王也曾经迎娶有莘氏之女。而周文王的妃子太姒,出自西方的有莘氏,位置在今天陕西省合阳县东南。


散宜生尽全力搜集了当时天下顶尖的珍宝进献给商纣王。商纣王看了这些礼物非常高兴,不但赦免了姬昌,而且还赏赐给姬昌弓矢斧钺,这样姬昌就拥有了专征大权。


这件事让姬昌因祸得福,如虎添翼。


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当时诸侯中虞国、芮国有纠纷,两个国家闹得很不愉快,于是就想请姬昌评判。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人到了周地,发现周地的老百姓互相谦让,尊老爱幼,精神文明建设搞得非常好。于是两个国家的来人都很惭愧地说,“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虞国人和芮国人发现自己的精神境界比周人低了一个层次,根本不好意思去请姬昌评判。这两个国家就此和好,互相谦让。


这件事在诸侯中传扬开来,姬昌更加为其他诸侯所佩服。


姬昌没出面,就平定了虞人和芮人的争端,这件事的影响意义深重,周人将这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


这是姬昌以德服人的一面。


但其实,作为周人的始祖,姬昌胸怀大志,也有杀伐决断的一面。


在西伯昌受命二年的时候,周人讨伐了犬戎,接下来,讨伐了密须,五年讨伐邘国,六年伐崇。这接连不断的征战,清除了周国北方和西方的潜在敌人。


这也证明,周人不但擅长种地,也擅长征战四方。


周文王六年,在灭崇之后,姬昌建立了丰邑(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将周的都城从岐山周原迁到了渭水平原,称为丰京。周人在姬昌的带领下不断扩张势力,直到长江、汉江流域。


周文王姬昌的功绩还不只是为周人奠定了对抗殷商的雄厚基础。根据《汉书》记载,“西伯(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果然是个哲人,他在被拘禁的时候,整理了著名的《周易》。


传说上古时期,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先天八卦),后来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归藏八卦),周文王的功绩就是经过研究整理,将这些卦相归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被后人称为《周易》。


纵观周文王的一生,他为人睿智,果断,德行出众,是四方诸侯、百姓的精神偶像,还长寿。可以说非常完美。


他继承先辈重视农业、踏实肯干、关心百姓的传承,但也心怀天下,杀伐果断,能任用贤才,最终成为周朝伟大的奠基者。


在《周颂》中,有很多纪念、歌颂周文王的诗歌。《周颂·维天之命》就是周成王歌颂周文王的一首祭文诗歌。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意思是,天道运行,庄严肃穆永无边。

呜呼光明又显赫,文王品德多美好。

施行仁政让我们安宁,我们永远要继承。

顺从伟大祖先文王,子孙后代一心一意去践行。


这首诗可谓纸短情长,充满了后代对于周文王这样伟大先王的崇敬之情。诗歌前半部分,说周文王顺承天意,品德纯净。后半部分,诗人表示要继承周文王之道,子孙后代都要笃行。


在诗歌中,诗人用了两个“於”字,表示自己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叹。


的确,拥有一个周文王这样文治武功都如此出众的祖先,谁能不骄傲呢?


所以诗人表示子子孙孙都会继承周文王的美德,身体力行。


这首诗还有一个隐藏的线索,那就是周文王顺承天命,所以这是一条从天命到周文王,从周文王到现在的周天子继承的道路。这也是周人将尊祖和敬神联系起来,证明周天子君权神授的逻辑链条。


想必庄严的乐曲演奏时,周天子率领臣民歌颂周文王,周人内心也充满了身为天命之子后代的自豪感。










《诗经里的中国史》

张园丨著


追溯中国诗歌的起源,鲜活再现西周春秋史

探寻诗歌背后的故事,感悟古人的喜怒哀乐

揭秘 风雅颂 隐藏的千年往事

解读 赋比兴 映射的周人百态

一书涵盖《诗经》反映的古代文化、习俗、

礼仪、风尚、宗法、情感、音乐、舞蹈、哲思

……







隶属于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传播集团)
社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100037)
发行部:(010)68995968、(010)68990635
总编室:(010)68995424、(010)68326679(传真)
国际合作部:+8610 68996306  nwpcd@sina.com(电邮)
在线留言 :
姓名:
*
邮箱:
*
电话:
*
留言:
*
马上提交
版权所有 @ 新世界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9029446号-1